“我们的明天比蜜甜”

近年来,梅河口市坚持把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魅力不断凸显。为打造全省一流的大型现代化医疗综合体,梅河口与吉大一院共同成立吉大一院梅河医院,今年9月7日揭牌成立,10月10日首批医疗专家正式进驻。

“我们的明天比蜜甜”

来源: 吉林日报
2021-10-18 09: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打造全省一流的大型现代化医疗综合体,梅河口市与吉大一院共同成立了吉大一院梅河医院,今年9月7日揭牌成立,10月10日首批医 疗专家正式进驻,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图为医生正在为患者做内窥镜检查。       本报记者付平丁研摄

本报记者 隋二龙

“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啰喂,甜蜜的歌儿甜蜜的歌儿飞满天啰喂,工业农业手挽手齐向前啰喂,我们的明天我们的明天比呀比蜜甜啰……”

10月的梅河新区,天蓝水碧、美丽怡然。

无论是行走在海龙湖畔、人民公园,还是驻足城市景观带、梅小野星光花海,耳边都会响起这幸福悠扬的旋律。

尤其是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批复设立梅河新区后,梅河口市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这座现代化城市的百姓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精心打造东北魅力之城

伴着寒露后的暖阳,走进梅河口市各公园,只见市民惬意地散步、下棋、唱歌,三五成群的孩子嬉戏玩耍,阵阵欢笑声萦绕耳畔。

“如今的梅河口城市建设得越来越好,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善,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休闲的地方,别人说这好那好,依我看,哪都不如我的家乡好!”家住众城万家小区的市民李福燕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

祥和安逸的生活,源自梅河口市良好的城市建设。

近年来,梅河口市坚持把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魅力不断凸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美丽宜居城市。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2万余户棚户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226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改造主街主路,新建东环桥、华阳桥、普阳桥3座跨河大桥,呈现了城市道路四通八达、辉发河上长虹横卧的美丽景象。

在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上,梅河口不断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实现“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整洁的居住环境、有特色的小区文化、有配套的服务、有长效的管理机制”。

改造前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改哪里?怎么改?改造成果让群众评判,让群众参与改造全过程,引导群众树立“共谋、共建、共评、共管、共享”的理念。

“我们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破损、楼道杂物等问题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市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后,环境彻底变了样,楼道整洁、外墙穿上了‘新衣’,城市建设好了,市民素质也提升了,日子美滋滋。”在博文二期小区,69岁的居民李凤珍高兴地告诉记者。

幸福“梅城”,全民共享。梅河口集全市之力,推进社会事业现代化建设,现已建成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区域医疗、教育、文体“三个中心”,为全市百姓及周边区域群众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公共服务。

10月14日,在新建的梅河口市中心医院一楼康复治疗中心,家住观塘小区74岁的金日奎正在康复治疗师的搀扶下,做跨步训练。

据康复治疗师李玲介绍,自2020年9月医院投入使用以来,每天服务患者80至100人次,仅锦旗就收到20多面。

为打造全省一流的大型现代化医疗综合体,梅河口与吉大一院共同成立吉大一院梅河医院,今年9月7日揭牌成立,10月10日首批医疗专家正式进驻。

“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既是省领导对梅河新区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又是新区领导聚力建设吉林省东南部区域医疗中心的宏伟目标。梅河口的百姓如今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吉大一院优质的医疗服务。”谈及医疗资源共享,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文新十分激动。

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打造多元的教育体系。为此,梅河口引进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和阳光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总投资100亿元、占地2.5平方公里的教育小镇,目前大部分设施已投入使用,教育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文化为民,体育惠民。梅河口深入实施文化沁润工程,让文体活动深入百姓心田。

10月13日下午,63岁的于跃坤正在现代业服务示范区乒乓球馆挥汗如雨。与此同时,在羽毛球馆和网球馆场地上,2021年梅河口市直机关职工排球赛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家住沿河小区的于跃坤每天都会前来“打卡”,他说:“市里千方百计为我们百姓着想,提供这么优质的健身场所,满足啊!只需要180元年费,我们过60岁的市民就能办理‘惠民卡’,还能享受免费公交,这日子真是没比的了。”

此时,与之一路之隔的文化中心图书馆内,刚刚大学毕业的白芷宁正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为考研埋头苦读。“这是一座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城市,这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就想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高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用“绣花功夫”经管城市

在梅河口,干净整洁早已成为街路、巷道、公园、景点的“代名词”,而且风格保持常态常新。

这得益于用“工匠精神”建设城市的大格局。目前,梅河口已形成具备承载100万人口能力的现代化城市格局和框架。坚持“大空间、大生态”理念,将城市最好的地段空间留给市民百姓,相继建成海龙湖公园、人民公园、山水公园等8大公园、36处城市花园以及35公里河湖连通生态水系,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7%,建成了公园城市、花园城市、精致的客厅城市,呈现出林水相间、河湖相连、森林包围城市的优美画卷。

除此之外,梅河口还有“绣花功夫”管理城市的大视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智慧城管平台,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今天的梅河口,完善的城市功能,优美的人居环境,良好的创业氛围,吸引众多在外发展的梅河口人回乡创业。

市场化运作让城市焕发新姿。“目前,我们有卫生清理车辆400余台,每天从零点到晚上10点不间断地对130多条街路进行清扫,我们就是要做到让百姓满意,让政府满意。”山东明基环境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方鸿宇言之凿凿。

环境好了,受益最大的还是老百姓。

“作为土生土长的梅河口人,这些年目睹着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守着这样的环境生活,自豪感、幸福感真的是越来越高。”谈着变化,说着心声,市民杨丰萍话语中饱含深情。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生活在梅河口市的人们,很珍惜这美丽环境,若是有人随意乱丢垃圾,众目睽睽之下,其不道德行为立马被纠正。车辆礼让行人也早已蔚然成风,成了“梅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共建共享下的“获得感”

绿色是梅河口发展的底色,生态是梅河口最大的特色,这是梅河口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梅河现象”。

行走在辉发河景观带,各种树木与河景相映成趣,市民悠闲惬意。清晨的公园里,百姓晨起锻炼的音乐声与宜人景色相得益彰。域外游客,以此为背景争相拍照,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今年的花街有了绿色草坪作衬托显得格外整齐鲜艳,现在已经成为梅河口的品牌了。”分管城市园林绿化的梅河口市城源城市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宏志骄傲地说。

在践行生态环保理念上,梅河口精益求精,不断实现跨越。

“每天早上5点左右,环卫工人就上路将垃圾箱擦拭干净,还有城市客厅的桌椅,都擦得一尘不染,让人随时都能坐。发现有关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问题立即拍图发到工作群里。各任务班组领走任务,马上处理。”城源集团副总经理刘烈如是说。

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梅河口将百姓幸福底色擦得鲜亮。

在市中心建设市民食堂,为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群体提供就餐补助,补助资金全部由财政承担。

5月1日起增加具备简餐服务功能的公交驿站数量,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早餐场所,全面拓展和延伸为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已建成使用26座公交驿站,还有30座正在建设中。新增100辆新能源公交车,满足市民乘车出行需求……

采访中,记者欣喜地发现:梅河口推出的每件民生实事都能一抓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总能看见不少游客以我们打造的景观为背景拍照留念,心里非常高兴,干起活来也更有动力。我们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让百姓一走一过都能收获美景,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公园中心修剪队队长高景春一提及自己的工作,就充满了自豪感。

“这几年可真是享福了,有了‘出租车之家’,中午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在这里饭钱只收2块钱,荤素搭配很可口。不仅如此,还能免费洗澡,累了有地方休息,真的太幸福了!不少外地游客乘车,都赞叹城市干净、风景好,听到这些我们特别开心。”开了8年出租车的孙利,言语中透露着满足。

说到家乡变化,今年56岁的梅河口市砂轮社区居民邵明海脸上洋溢着笑容,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祖父、父亲都是梅河口人,他亲眼见证了梅河口的变化,简直不可想象。市委、市政府为老百姓办了这么多实事,打心眼儿里感到:生活在这座城市,很幸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