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满族旗袍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成功

吉林有荣光,奋斗不停歇。

吉林市满族旗袍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成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12-10 09: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吉林有荣光,奋斗不停歇。满族旗袍制作技艺在吉林市延续了三百多年,今年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是香港电影《花样年华》的片段。在这部电影中,女演员张曼玉一共换了二十几套旗袍,每一套旗袍都散发着典雅、精致的韵味。旗袍在香港叫做长衫。今年9月,在第十三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京办事处主任梁志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香港的“非遗”之一长衫跟吉林的旗袍同根同源。

吉林市艺术研究所理论研究部主任陈玉秋是吉林市满族旗袍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她用一针一线,缝制出了与清朝宫廷旗袍一脉相承的作品,30多年来手工缝制出旗袍100多件。

学习服装专业的陈玉秋独具慧眼,她一眼看中的旗袍就出自继承着祖传旗袍制作技艺的刘淑芬之手。从断料、下料到制作,每一道工序都很有讲究。

陈玉秋告诉记者,满族旗袍在领口、衣襟、袖边等处要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有的还要缝制十八道衣边,针线要不停地在布料上穿梭往复。2010年,师徒俩共同为上海世博会制作的展品,就是这样一件旗袍。

重量达3.5公斤,大约用去12米绸缎的旗袍,历时一个月呕心沥血制作好了,在上海世博会上大放异彩,成为吉林馆中最受瞩目的展品之一。此后,陈玉秋制作的旗袍多次用于吉林省与国外进行的文化、经济交流活动。眼下,这个考验耐力、认真和执着精神的满族旗袍制作手艺,也进入了吉林市多所大学的传统文化课堂,吸引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台·吉林新闻联播

编辑:陈晓旭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