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玉米的“逆袭”从“鲜食”开始

吉林玉米的“逆袭”从“鲜食”开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2-02 14: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目前虽然已经过了鲜食玉米的采摘期,却是鲜食玉米的生产加工季和销售季,市场上也迎来了销售高峰。公主岭市是吉林省出产玉米最有名的地区之一,这个季节,这里的一家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正是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每一穗玉米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然后再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才能进入市场。仅公主岭市一年,销售的鲜食玉米就超过4亿穗,产值达14亿元,直接带动超5000户农民增收,所以,鲜食玉米已经成为吉林省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黄金产业”。

吉林省位于广袤的松辽平原,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玉米种植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吉林省也是粮食大省,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突破800亿斤大关。多年来,吉林省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率均居全国第一位。吉林粮食不仅在于“多”,更在于“优”。吉林省黑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良好,而且昼夜温差大,年日照近3000小时,非常适宜甜糯玉米生长。如何将“优质”,变成“优价”,吉林省正在把优质粮食产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品质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

随着近几年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鲜食玉米的市场空间为千亿级规模,产业发展潜力较大。2015年,总书记视察吉林时,作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重要指示,为深入贯彻指示精神,2020年5月,吉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鲜食玉米品牌建设加快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继吉林大米品牌后,吉林省又全面启动了吉林鲜食玉米品牌建设。

做品牌,首先也要有好产品。在吉林鲜食玉米品牌建设中,为突出品种选育和产品遴选两大重点,吉林省多维度、多举措全面完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实现玉米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推动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发展。

依托吉林省数十所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专院校,以及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重点玉米研究机构,在吉林省研究培育新品种逾百种,丰富的种质资源为吉林省发展鲜食玉米产业筑牢了根基。通过科研单位,选育出一批在食味品质上与打造高端品牌相适应,具有突破性的标志性品种。吉林鲜食玉米香、软、嫩、甜、糯、弹,消费者总能找到一款合适的口味。吉林省还建立了优良品种遴选、推广机制,完善优良品种审定标准,同时推进优良品种商业化运作和品质保护体系建设。近几年,吉林省培育的“绿育黄粘早1号”“绿糯619”“吉农糯111号”等优质品种,市场表现良好,深受企业和消费者欢迎。

吉林省是在全国范围内玉米加工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曾是中国鲜食玉米规模化、工业化最高的省份,全国首家速冻糯玉米生产企业、首家甜玉米罐头生产企业都来自吉林。吉林省通过深入挖掘鲜食玉米产业和饮食文化,全力打造吉林粮食产业的鲜食玉米“黄金名片”。以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产业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文化挖掘,把黑土地上种植吉林鲜食玉米的故事讲出来。在双月刊杂志《米说吉林》上,对吉林粮食品牌发展过程中突出人物和重大事件进行了记载,并实时跟进品牌建设最新动态。杂志发往全国各地,广泛宣传了吉林鲜食玉米的品牌建设之路。

一穗玉米是怎样走上餐桌的,它经历了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拍摄了《采鲜季》和《寻鲜记》两个纪录片来展示吉林鲜食玉米的种种优势。而将鲜食玉米赋予更高的文化内核,讲述一则则动人故事的,则是《知味》《回味》《寻味》三个故事片。为了弘扬吉林农人精神,拓展品牌建设文化内涵,吉林省以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吉林鲜食玉米的优势特质。

2021年,吉林省鲜食玉米产值达到32亿元,比2019年品牌建设之初翻了一番,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先后涌现出农嫂、嘉美、陆路雪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6个国家和地区。四平市、公主岭市分别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优质玉米之都”和“中国玉米之乡”,桦甸市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甜糯玉米美食之乡”。

吉林省作为鲜食玉米种植条件、品质特征十分突出的优势产区,鲜食玉米已经从原粮生产转化成为精深加工,在辽阔的松辽平原上,鲜食玉米产业正以品牌为引领,一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边创新营销模式,奏响了乡村振兴发展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