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色“活化石”!通化市加强古树保护

守护绿色“活化石”!通化市加强古树保护

来源:彩练新闻 2024-11-07 08: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多年来,通化市高度重视古树保护工作,多举措强化古树监管和保护,古树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古树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活化石”和绿色名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据了解,通化市现有散生古树2565株,主要树种为胡桃楸、蒙古栎、榆树、色木槭、水曲柳等,古树等级二级8株、三级2557株。全市古树群共计88个,群状古树株数计14500株,主要树种为柞树、榆树、枫桦、紫椴、红松等,等级均为三级古树。

在通化市二道江区铁厂镇老镇政府院内,一棵百年老榆树迎风矗立,表皮斑驳粗糙,历经风雨沧桑。“历史记载,这棵老榆树已经有360多年历史,树高35米、胸径2.2米,4个人都不能将这棵古树完全抱住。”通化市林业局绿化办负责人于广志介绍道。

建立“一树一档”信息档案,通化市对古树依据树种、树龄、胸径和生长环境等做详实记录,确保可溯可查。对部分散生古树采取设置护栏、挂牌等保护措施,每一棵散生古树都有自己的“身份标签”。

“通过普查,全市树龄最大的至今已有411年的历史,位于集安市城东街道二股流村村部院内。”于广志告诉记者,从区域分布上来说,通化散生古树集安市17株、辉南县2株、柳河县2433株、通化县94株,东昌区3株、二道江区4株、市城区12株。

进一步压实区域管护制度,全市每株古树确定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因树制宜、一树一策,定期对古树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确保古树健康生长。

同时,通过悬挂横幅等形式,科普古树保护知识,大力宣传古树重要价值,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保护、管理、爱护古树思想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古树、保护生态环境良好氛围。

“保护好古树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有效传承。我们主动宣传保护古树相关知识与法律法规,制止破坏、损害古树行为,共同关注、保护好我们的绿色‘活化石’。”于广志说。

(李岩、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铭)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