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边疆,来了一群这样的年轻人

吉林边疆,来了一群这样的年轻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1-21 15: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他们主动来到祖国边疆,志愿投身边疆,追寻光,成为光;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积极融入,克服从“南”到“北”的不适感,找到了南北互通的“舒适圈”。他们的足迹遍布边境村、边境县,他们就是——吉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专项志愿者。

郭明毅,2018年在北京入伍,曾在北京卫戍区某师服役。2020年光荣退伍后,进入长春科技学院学习。毕业后,他决定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卫国戍边”志愿者。戍边期间,为了更好地与村民交流,郭明毅一到岗,就在工作之余自学起朝鲜语。他组织密江村大学生志愿者加入田园庭院经济运营管理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手工工艺品制作,以“一帮十”分组的模式培训村民编制手工制品,利用自媒体售卖,扩大村民的增收渠道。

在吉林延边龙井市三合镇北兴村,张智淘、王佳玉、耿飞飞和王储4位年轻的志愿者经过“走访月”的实地考察,发现北兴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是娱乐化设施不足,缺少能够留得住游客,增加游客驻足时间的项目。于是,几位年轻人在闲置庭院建设了综合养殖实验大棚,和村民们共同打造“虾棚”,“钓虾+餐饮”成了村中新的旅游项目,“虾令营”农家乐亲子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2024年,9名大学生通过吉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专项来到了珲春市杨泡满族乡东阿拉村。他们当中既有曾经身穿戎装的退伍士兵,也有在校期间表现卓越的学生干部,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荣疆団队。他们相继注册了了“东阿拉村,老吴”和“小张老师的驻村日记”2个抖音账号,累计农产品成交量过万元。他们还利用闲暇时间,无偿为村域内中小学生提供课后辅导,帮助村民解决了子女“看护难,辅导难”问题。

“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年轻的志愿者们选择从“迷彩绿”走向“志愿红”,青春之歌唱响祖国边境,祖国的边防坚固如钢。

(邓德强|编辑 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刘明太)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