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羽鸣春波罗湖

万羽鸣春波罗湖

来源:彩练新闻 2025-03-24 09: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天边泛起微亮时,吉林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赵明佳的摩托车声唤醒了沉睡的湿地。车子沿着巡护道缓行,巡查候鸟栖息地周围的安全状况。近一段时间,赵明佳都是全天候在岗,巡护频次也加密到多趟——这是候鸟迁徙高峰期的特殊节奏。

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于立彬也每天密切关注候鸟迁飞动态,“今年首批候鸟抵达时间较往年提前 10-15 天,可能与气候波动及迁飞路线食物资源变化有关。目前保护区已观测到 10 万余只候鸟在此停歇补给。”

群鸟在冰面上栖息觅食(赵冷冰 摄)

眼下的波罗湖正从冬眠中苏醒,冰层裂开蛛网般的纹路,透出底下泛绿的活水。

东方白鹳的长喙率先叩醒春沼,立在残冰边缘,红腿交替轻点水面,忽然展翅掠过芦苇荡,白色的羽毛在风中翻卷;白头鹤总爱独踞浅水区,像凝固的水墨画;白枕鹤修长的脖颈微微后仰,露出眼周醒目的红斑,像是戴了半副朱砂面具;破冰的水面浮着绿头鸭的方阵,它们的尾羽随着微波轻轻摇晃,像无数只停泊的小舟。

白头鹤沐浴春水(赵冷冰 摄)

湿地上,还有花脸鸭、小天鹅、班头秋沙鸭、豆雁等多种群候鸟觅食、嬉戏,形成壮观的湿地景观。

就在去年,保护区搭建的人工鸟巢引来苍鹭在此繁衍,更有东方白鹳自然营巢,繁殖成功,印证着鸟类对安全感的“投票”。

白枕鹤的曼妙舞姿(赵冷冰 摄)

波罗湖的生态蝶变,藏在水系连通的隐秘脉络里。通过河湖连通工程,累计向波罗湖生态补水近1亿立方米,完成退耕还湿500余公顷,让这里成为“迁徙大军”的浅滩“食堂”。

保护区设立了5个保护站,两处环境监测点,30多公里生态围栏,这种“克制式保护”孕育着惊人的生命力。据观测,近几年,波罗湖保护区有5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23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年停歇总数达到了30多万只。

波罗湖保护区地处长春市农安县西部,由波罗湖与敖宝图泡两个天然淡水湖构成生态系统核心。作为全省水域面积第三大的闭流型淡水湖泊,波罗湖承载着长春市唯一完整湿地生态链的特殊功能,其独特的水体封闭性与地下水补给机制,使之成为维系松辽平原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生态节点。

东方白鹳与白枕鹤起舞湿地早春(赵冷冰 摄)

据悉,随着4月中旬冰面完全消融,波罗湖将迎来迁徙高峰。当镜头记录下这跨越山海的生命奇迹,也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 —— 在这片北国湿地,每一声鸟鸣都是对生态保护最动人的赞歌。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沫)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