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竞发。作为省、市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汽开区”)坚持聚焦重点,以项目建设“强引擎”,为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迈向万亿规模注入强劲动能。
汽开区是吉林省汽车产业的核心区域,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之一,汇聚了6家主机厂、7大汽车品牌,拥有40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一批专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
GDP突破1100亿元、区属工业产值首破40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连续三年蝉联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榜首……2024年,汽开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这是全体汽开人全力以赴抓项目,千方百计促振兴取得的丰硕成果。”汽开区相关负责同志如是说。
以项目带产业,以创新促发展。今年3月1日召开的汽开区加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暨三年攻坚行动决胜之年动员部署大会,为全面打响决胜之战发出“动员令”:2025年,汽开区计划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120个,总投资1013.3 亿元。
“我们一季度完成投资19.7亿元,增长51.7%,占全市投资总量的10%。截至目前,该区已开复工项目98个,开复工率81.7%;预计5月末前,全部项目实现开复工。”汽开区经发局项目中心副主任韩征奇说。
在汽开区汽车大路上,4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量级项目遥相呼应,形成了同轴布局、近点协同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圈”。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工厂内,宽敞、整洁、安静。800余台机器人挥舞机械臂精准作业,无人运输车有序穿梭忙碌……高数字化、高自动化让这里透着满满的“未来感”,这座全新超现代化工厂是奥迪在华首个纯电车型生产基地,也是“中国速度”与“德国品质”完美结合的典范。
“通过智能化部署,焊装车间在作业精度与效率上实现了双重提升。从视觉识别技术到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再到自动化仓库的应用,我们在质量控制和物流优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杨盛楠表示。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358亿元,是奥迪在中国首个基于PPE平台、专门生产纯电动车型的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15万辆。2024年12月17日,该公司开始批量生产,车型包括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奥迪Q6Le-tron家族、A6Le-tron等纯电车型,为奥迪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产品阵容提供重要支持,为长春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动力电池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两公里外,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里各个智能生产环节“人机合一”,紧张忙碌,每3秒便有一块刀片电池下线。
作为东北首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战略基地,该项目补全了长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一环,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自去年投产以来,该生产基地项目已有两条产线进行生产,红旗项目产线已实现量产并供货近两千辆份。“公司依托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产品适配一汽红旗、奥迪PPE等高端新能源车型。”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贾增博说,电池包的充换电一体设计,可实现快速充换电补能,具有高安全,长续航和长寿命的优势。
“我们已为红旗、解放等品牌多款主力车型稳定提供动力电池解决方案,乘用车领域覆盖充电与换电技术路线,商用车市场实现中、重型纯电卡车电池批量供货。”贾增博指着正在测试的电池包介绍,在保障一汽集团市场需求的同时,公司将重点突破商用车电池定制化开发,同步拓展外部客户合作,以多元化产品矩阵构建市场竞争新优势。
一汽弗迪的投产实现了对长春整车企业的就近配套,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本地化落位,正在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项目攻坚的背后,是汽开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政企协同的“超速度”。
“我们之所以选择落户在汽开区,是因为这里有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当地政府对我们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杨盛楠说,从土地审批到配套建设,政府专班全程护航,让项目提前投产。
“我们将全流程抓好项目建设服务,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汽开区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协同推动、专班推进、清单管理、调度预警等机制作用,全生命周期参与项目建设,跟进做好要素保障,为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从“制造”到“智造”,从单一产业链到“五区一中心”新格局,汽开区深度聚焦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目标要求,深入实施“11669”高质量发展跃升行动,创新构建“351”高质量发展机制体系,着力构建“谋划储备-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周期项目推进体系,确保上半年在建项目全部复工、新建项目应开尽开,以项目之“进”夯实经济之“稳”,坚决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