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车人的11小时“烤”验

调车人的11小时“烤”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1 16: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清晨的阳光已带着灼人的温度,7月26日7时30分,明城站的早点名会上,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梅河口车务段明城站党支部书记李彦东的声音里带着凝重:“今天车站承认车80辆,在途车110余辆,按班计划上下行各开一列,任务不轻。这几天持续高温,调车组的兄弟们辛苦,区长会尽量把计划拆细,给大家留足冲澡降温、补水的时间。”

明城站是沈吉线上的二等站,地处吉林省磐石市明城镇,日常承担磐石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吉林亚泰明城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专用线的原料到达和成品发送任务,今年暑运期间矿粉、煤炭、钢铁、水泥熟料等物资运输量同比增长20%,日均调车作业钩数超过120钩,车站调车人员常常一天在室外作业10余个小时。

“6道去亚泰调车信号好了,白灯好了,推进。”10时35分,连结员王刚向调车长报告后,爬上15辆载着煤炭的车辆,领车向亚泰企业专用线推送。他顶着烈日,挂在接近60℃的车梯上领车作业,一路认真瞭望,确认调车进路,执行道口联控,时刻集中精神,全力确保安全。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明城站到亚泰企业专用线近4公里,送车需要走行15分钟,一路上,调车人员不但要经受太阳晒、车体“烤”,还要穿着长袖长裤工作服,戴着厚厚的手套做好防护。汗水顺着王刚的脸颊往下淌,他的工作服也早已被汗水浸透。“十、五、三车……”指令发出,王刚按下紧急停车键,载着15辆煤炭的车辆准确对上货位。

10时55分,连结员林则斌按照调车作业计划分工,熟练地按下紧急停车键,进入车组间,关闭两端折角塞门,蹲下身子钻入车钩下面,双手握住烫手的连接软管头部,断开车辆软管,再钻出来提开车钩,解锁防护键,向调车长报告作业完毕。“尽管天气炎热,我们也要严格执行作业标准,保证人身安全、提高作业效率。”连结员王刚抹着脸上的汗水说。

15时10分,调车机牵引着钢2线装好的30辆重车返回站内6道,又一轮作业画上句号。调车长李洋带着王刚、林则斌走进待调室,桌上早已摆好了冰镇西瓜、雪糕和绿豆汤。三人黝黑的脸上沾着汗水和灰尘,抓起西瓜狼吞虎咽,冰凉的甜意顺着喉咙滑下,才稍稍压下喉咙里的干渴。15分钟后,新的调车计划下达,他们立刻起身,拍打掉身上的瓜汁,再次走向热浪滚滚的作业场。​

18时30分,夕阳把铁轨的影子拉得很长。经过11小时的高温“烤”验,李洋、王刚、林则斌的脚步已有些踉跄,后背的工作服上结着白花花的盐霜。但他们还是逐一向接班同事讲清每辆车的停留位置、钩锁状态,确认交接无误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岗位。铁轨在暮色中泛着微光,记录着这群铁路调车人在酷暑里的坚守。

(钟祥春、解椿博、张忠华|编辑 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刘明太)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