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通化,共铸《中药现代化三十年(1996-2025)》

“智”汇通化,共铸《中药现代化三十年(1996-2025)》

来源:彩练新闻 2025-08-13 09: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月11日,第八届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期间召开了《中药现代化三十年(1996-2025)》定稿会议,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组织40多位行业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上,专家学者对《中药现代化三十年(1996-2025)》书稿完成情况,以及战略篇、技术篇、产业篇等10个篇章编写情况进行汇报,并围绕中药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中药新技术新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讨论,系统梳理中药现代化研究取得的成果、经验与不足。

“中药现代化从1996年开始启动,到今年已经30年了。过去的30年,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值‘十五五’规划启动阶段,总结过去30年的成绩和经验,对未来中医药发展规划布局非常重要。”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俊华说。

通化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医药城”,以及“中国中药之乡”“中国人参之乡”,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禀赋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更在人参等道地药材现代化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前列。此次定稿会议在通化召开,是对通化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认可和促进。

“通化医药健康产业有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以人参为主的中药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通化医药健康产业正沿着提质增效的道路前行,希望持续加大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更好地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推动健康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张俊华说。

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通化市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坚持沿链而进,千方百计激发放大中药资源优势,推动人参等重点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向新而立,深化中医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充分发挥张伯礼院士工作站、吉林人参研究院等机构科研优势,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惠民而为,建强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推动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进位升级,全力推动千亿级医药健康产业取得新突破。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