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盐碱地水田治理新路径,“大安模式”技术经验交流会日前召开

探索盐碱地水田治理新路径,“大安模式”技术经验交流会日前召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11 11: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9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白城苏打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暨水田治理 “大安模式” 技术经验交流会在吉林省大安市召开。

本届交流会聚焦盐碱地产品生产安全与盐碱地治理生态安全两大核心问题开展深度研讨,旨在推动盐碱地开发从 “重产量” 向 “提质量” 转变,助力盐碱地产品生产逐步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针对退水治理难题,会议广泛征求与会专家及企业意见,力争早日形成针对性的 “大安方案”,为大安市深化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工作注入新动能。

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以《菌物在盐碱地改良中的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从植物、动物、菌物循环互动视角,系统阐述 “三物协同” 在盐碱地改良中的作用,视角新颖、内容扎实,为治理实践提供了新方向。与会专家还围绕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实践、碱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产业化发展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并实地走访盐碱地改良企业、综合治理地块,直观了解技术应用成效。

自2022年获批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以来,大安市在省市各级部门、专家团队及企业的支持下,逐步形成以“以水定地、集中连片、生态改良、良种培育、现代化生产经营”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盐碱地水田治理“大安模式”,成功探索出苏打盐碱地治理的技术路径与经验范式。尤其在中重度盐碱地治理领域,大安市突破技术瓶颈,培育出从“0” 到“1”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大安市累计实施盐碱地整治项目27个,可新增耕地 19.57万亩,年增粮食产能2.35亿斤,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税增长、生态增值的“四赢”局面。

本次交流会不仅有会场内的智慧碰撞,更有会场外的成果展示。大安市以农文旅融合形式,首次将盐碱地产品“推介、展销、招商”一体化融入会议流程。在大安嫩江湾国家5A级旅游景区铜镜广场,市民与游客可一边欣赏文艺表演,一边品尝、选购弱碱大米、鲜食玉米、小龙虾、沙棘(及相关加工品)等盐碱地特色农产品,直观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成果。据统计,本次交流会达成盐碱地产品签约销售额1.2亿元。

目前,大安市已汇聚数十家国内盐碱地治理头部企业,企业参与“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深度研究的意愿强烈。该市始终秉承“政府主导、市场化实施”原则,本次交流会更首次创新采用“企业办会”模式——将主导权交给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理论与市场的精准对接,为后续产业协同奠定基础。

白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系统吸纳与会专家及企业的宝贵经验与建议,期待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加入,深化与科研团队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创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新局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刘明太 韩俊红)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