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0日,“中国让我没想到”主题文化交流活动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来自哈萨克斯坦、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及西班牙的五位留学生与吉林外国语大学的10位师生代表,在长春展开了一场深度文化交融之旅。
19日上午,外籍青年们在长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中亲身体验了中国油画创作和典雅旗袍文化,亲手执笔、身着华服,感受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下午,他们共同参访了一汽红旗博物馆,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深刻领略了从“国车”到“国民车”的品牌故事与制造匠心。
20日上午,嘉宾们走进吉林外国语大学地球村与图书馆,在国际化教学场景中感受多元文化共融的校园生态,并在书香氛围中交流教育理念。
20日下午,“中国让我没想到“走进长春主题文化交流暨吉林外国语大学30周年校庆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哈萨克斯坦、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及西班牙的外籍青年与吉林外国语大学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交流盛宴,吸引了近300名中外师生共同参与。
三十年薪火相传,三十载桃李芬芳。值此吉林外国语大学建校三十周年华诞之际,本次以“语通世界,青春同航”为主题的活动,以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宴,为吉外献上了一份最深情的贺礼。活动中各国青年的智慧碰撞与真挚情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蓝图绘就了生动的青春画卷,也成为吉外培养新时代文化使者的最佳时代注脚。
观世界,方能拥有更广阔的世界观。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敬慧带来了讲座《跨文化交流中的共“情”与和合智慧》,为在场师生讲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现与差异之美,她提到,“容易”原则与“和”为贵让跨文化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如果有了坦然接受变化和包容差异的“容易”哲学,生活可以更舒坦,人际关系可以更和谐,跨文化交流可以更顺畅。
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特聘教授王玉英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来到吉林外国语大学,并带来了一场以《 从“中文教学”到“文化互鉴”:吉外国际中文教育三十年的范式升级、理论创新与战略实践》为主题的精彩讲座。她分享了吉外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又融通中外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方面的宝贵经验。
当专家们专业深刻的见解还萦绕在耳畔,外籍青年代表们则用他们的真实体验与独特视角,带来了一场更具温度的文化对话。泰国青年代表陈至善以 “长春让我没想到” 为主题展开分享,言语间满是对这座城市的好感:“长春这座城市真的特别有魅力,太有‘人情味’了!”
围绕《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对话策略》,西班牙青年代表德高带来了自己的思考,他坦言:“真正的文化交流,需要我们以真诚、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去面对彼此。”
来自埃及的蔚蓝分享了自己参加“吉外研学营”埃及团组活动时的真切感受,以及选择在吉林外国语大学攻读旅游管理硕士学位的初衷和未来规划。
作为吉林外国语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硕士毕业生,龙艳雪在分享中畅谈对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的理解,更坚定表达了立志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理想信念。
此次交流活动以多元视角搭建起中外文化交融的桥梁,不仅激发了中外学子心底深处的情感共鸣,更在思想碰撞中凝聚起跨文化交流的共识与力量。大家满怀激情地表示,愿肩负起新时代文化使者的时代使命,以语言为笔,以文化为墨,积极传递中国声音,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他们立志在未来搭建更多理解与友谊的桥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丽篇章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殷艳青︳编辑 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 刘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