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在松原大地徐徐展开。富饶的黑土地上,金黄稻浪与肥美河蟹共同构成独特的生态农业景观。
10月5日,记者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镇的双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稻田内看到,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田埂间不时可见挥舞蟹螯的肥硕河蟹。公司总经理刘双介绍,今年种植的1320亩水稻已进入收割期,预计亩产可达600公斤;同步养殖的稻田蟹正值产销旺季,目前已采收近2万斤,剩余1万余斤正加紧捕捞上市。
作为松原市稻蟹共生模式的“探索先锋”,刘双立足本土,八年来持续完善“稻护蟹、蟹促稻”的生态循环体系。螃蟹在田间自然捕食害虫杂草,显著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其排泄物与蜕壳又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养料。这种模式既保护了黑土地生态,又降低了种植成本。同时,稻田为螃蟹营造了接近自然的生长环境,使其蟹黄饱满、肉质鲜嫩。
据刘双介绍,从最初改良亩荒地起步,如今这种模式已形成规模化发展。蟹田米售价要远远高于普通大米的价格。每亩稻田养蟹还可额外增收1000余元,折算每公顷总增收超过2万元。
同时,品牌化建设为稻蟹共生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2022年,前郭县成立了稻蟹综合种养协会,并成功注册“查干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并在严格执行“六统一”(统一行业准入标准、统一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统一产品标识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统一宣传)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升级增加“食品经营许可标准”,形成更加严格的“七统一”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
谈及未来发展,刘双充满期待地表示,将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扩大种植面积。通过科学规划种养结构,充分发挥生物共生效应,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创造了“金山银山”。这种模式的成功推广,不仅让农户的腰包鼓了起来,更让这片肥沃的黑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