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帮扶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综述

来源:吉林日报
2013-05-14 09:19:36
分享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身有残疾却自强不息,生活贫困仍乐观进取。在吉林,因为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残联组织的帮扶,有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创新的残疾人扶贫模式让贫困残疾人走上了奔小康之路。

创新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吉林省残联在总结多年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大扶贫”的工作理念,将残疾人教育、康复、实用技术培训、危房改造、文体生活等多项内容纳入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内容。2012年省政府制定了《吉林省贯彻落实〈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意见》,召开了吉林省农村残疾人工作会议,一个政府主导、部门支持、残联组织、社会各界帮助、残疾人广泛参与的残疾人社会化扶贫工作体系逐步建成;重点保障和扶贫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扶持相配套的残疾人扶贫开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省残联创造性地实施了“残疾人带传培训工程”、“残疾人农机合作社”、“千家万户巧手工程”3大残疾人扶贫工程,使吉林省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普遍得到显著改善,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带传培训工程”:携手脱贫奔小康

省残联在总结吉林市残联“一传十带百培训计划”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带传培训工程”。针对农村残疾人生产需求,选拔素质高、能力强、有爱心、肯奉献的优秀残疾人做脱贫致富带头人,聘请农业科技专家为他们传授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实用技术,残联扶持他们首先脱贫致富,形成典型示范效应,再发挥带头人的引领带动作用,给他们提供培训经费、技术指导等支持,让他们层层向残疾人传授实用技能,1名一级带头人培训10名以上二级带头人,每名二级带头人再培训10名以上残疾人,这种在农村残疾人中开展的师傅带徒弟、面对面传授技能的形式,深受残疾人欢迎,取得辐射效应,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了增产增收。

“带传培训工程”得到了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政府就业联席会议连续几年将此项工程纳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系列活动之中。省残联将“带传培训工程”作为全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的主要模式全面开展。截至目前,全省共投入资金2358.5万元,开发新项目390个,组织培训1529次,选拔培养“一级带头人”694名,二级带头人8218名,带动了10.9万名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实现增收2.3亿元。

借助省委、省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东风,全省残联组织引导和扶持一、二级带头人建立及发展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残疾人团结起来成规模、树品牌、找市场、增效益。吉林市一级带头人马洪贵创办吉得利公司,帮助残疾人种黏玉米,他再高于市场价格回收,雇用残疾人速冻包装,外销到广东、福建市场,带动一个镇的残疾人脱贫。全省600多名像马洪贵一样的一级带头人大都成为合作社的领头人和龙头企业的当家人,激励着更多残疾人创业致富奔小康。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到吉林省实地考察后评价“带传培训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党和政府各项富民惠民政策落实到残疾人头上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并要求向全国残联组织推广。

“农机合作社(互助组)”:残疾人耕种不再愁

对于农村残疾人来说,种地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儿,劳动能力弱,生产资金少,即使雇用农机耕种,也往往排在健全人之后误了农时。长春市残联大胆创新,残联出一半资金,政府的农机补贴解决另一半,为残疾人免费配发农机具,组成残疾人农机合作社(互助组)。互助组比较灵活,以3-5户残疾人家庭为单位,残疾程度轻的组长负责小型农机具的使用管理,无偿为互助组成员提供服务,完成服务后,组长可使用农机具创收。合作社购买大型农机具,由村委会管理,健全人农机大户具体负责,优先为包保的残疾人户服务。然后作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进行市场化运营,所得收益作为扩大再生产及残疾人事业发展基金。几年下来,残疾人农机合作社(互助组)成效明显。农村残疾人参加互助组的人均增收达1500元,参加合作社的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很多互助组还利用农机收售农畜产品,搞短途运输,进一步增加收入。残疾人开着属于自己的农机,自豪地奔跑在通往小康的道路上。

目前,长春市残联已投入资金1015万元,组建残疾人农机合作社4个,互助组384个,免费发放农机具1556台(套),免费耕种土地面积16747亩,带动1867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把这项创新工程评价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模式”。该做法已写入国家《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向全国推广。

“千家万户巧手工程”:坐在家里打开赚钱路

在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浪潮中,省残联也大力引导和组织残疾人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为帮助重度无法走出家门的残疾人居家就业,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省残联组织实施“千家万户巧手工程”。由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选准项目,开展上门培训,开发适合农村重度残疾人从事的玉米叶编织、刺绣、剪纸、木雕、泥人、核桃壳工艺品等手工制作项目,帮助贫困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创收脱贫。

为确保“千家万户巧手工程”收到实效,全省各级残联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扶持。省残联协调省人社厅等相关部门,连续两年将此项工程纳入到省“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系列活动之中。各级残联结合实际选择经济效益稳定、主导产品适合残疾人生产、能够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为其提供帮助、指导和服务,开发一批便于分散加工制作的产品,采取送料上门、居家制作、上门回收的形式让残疾人生产。2012年,省残联借助东北亚博览会的平台举办了首届残疾人优秀作品(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残疾人制作的刀画、玉米叶编织、剪纸、松花砚、核桃工艺品等广受欢迎。

“千家万户巧手工程”实施3年来,各级残联共投入资金631.25万元,培育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136个,培训残疾人10790名,帮助10387名残疾人实现了创业就业。此项工程被省直机关党工委授予建功“十二五”突出业绩奖。

随着各项扶残助残政策的落实,吉林的193.1万残疾人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生活得更加美好、更有尊严。(潘宏峰 李德富 记者 潘锐)

实习编辑:李培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