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不断跨越、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谈及东宝药业要让外国人用上中国药的战略目标时,东宝药业副总裁冷春生对记者做如上表上表示。
截至2012年底,通化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数已达15.3万户,民营企业7861户。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4.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8%,上缴税金66.3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62.5%。
近年来,通化市认真落实全省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目标,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推动民营企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全市民营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的局面。
通化市政府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标志着以科技创新、产业化项目合作为重点的多领域、全方位合作平台正式建立,必将助推山城民营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
吉林省通化振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5年在通化长白山药物研究所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依托长白山药材资源优势,研究、开发、生产以抗癌中药为主的“王振国”牌系列药品,产品销往70个国家和地区。
“注重创新,鼓励创新、倡导创新,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万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首德早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信条之一。
通化双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世纪60年代成立的“小三线”军工企业——通化市第二化工厂。2007年通过股份制改造,成立通化市双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吉林省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
从1997年的亏损过亿,到2001年完成从国企到民营企业的转变,再到后来的扭亏为盈变成龙头企业,如今的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通石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五十强企业、中国机械工业成长型中小明星企业、吉林省重合同守信用AAA级企业、吉林省先进民营科技企业和吉林省科技企业,2013年被通化市科技局推荐为吉林省科技型创新企业。
4月1日,长春市公布《2013年度长春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的通知》,“国五条”正式落地长春,至昨天满月。
针对今春的“春寒、春涝”,通化市结合“高光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采取八项措施科学应对自然灾害。
4月24日,吉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代表四环医药控股集团通过通化市红十字会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
吉林省通化市具有悠久的人参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参资源,是全省乃至全国人参主产区之一,人参产量分别占全省的31%、全国的26%和全世界的15%。
旨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协同创新工作团队,培养创新人才队伍,搭建高层次创新平台,从而加快医药产业转型发展,吉林省首家依托于高科技园区建立的院士工作站----张伯礼院士工作站2012年12月在通化医药高新区宣告成立。
2010年,为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集群,通化市政府组织实施了通化市科技创新“310”工程。
韩一泉,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1996年以前曾任通化市机械工业局副局长。